蘭陽博物館
是舊烏石港的遺址改建規劃來的~~
今年2010落成於濱海公路 頭城烏石港附近
籌備了18年的歷史文物與資料 以豐富的視聽覺效果 呈現美感
將整個宜蘭的地理.歷史 融合了在地人文風情
透過硬體.軟體的交織變化
給人很深刻且趣味的參觀心得
在今年試營運10月中前 都是免費參觀 之後就得購票入場了
有這摸好康的訊息 便專程來去體驗學習一下
絕對推薦這樣優質的博物館 一整個用心吸引人
從建築物的外 到展覽館的內 處處都是視覺與聽覺的驚艷
旅遊 絕對不是吃吃喝喝.泡泡溫泉
最美的那一塊 是藏在當地人的記憶......
這座博物館是由"姚仁喜"建築大師所設計規劃的
他有名的作品很多 是個得獎無數 又很富佛禪學 哲理的建築師
比較為ㄧ般人知的 有京華城 誠品信義店 富邦大樓.....網路自己搜尋參考嘍!!
透過濱海地形的意象 將建築化為單面山的概念
飛像天際的線條 面向海洋做了無限延伸
而地與人的交會 就在這博物館裡完全呈現........
首先 飛鳥當然要和這座驕傲又有大器的建築物合影一下
左邊是由一整片布袋蓮 自然分布而成的水漥地
以灰褐色調的磚牆與落地大玻璃
縱橫交錯的大膽線條
三角的牆面巧妙的構成一座無鋼樑的透光建築
仔細一看鞋面牆上的施工人員
可以不須經由升降梯或樓梯機具設備 便可在牆面上維修或清洗
在網路上又看到網友的介紹 補充一下....
建築師姚仁喜希望藉著拼貼外牆來營造音樂的律動感,
以韋瓦第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的主旋律為靈感,
試圖將曲中的春、夏、秋、冬表現於外牆
(4種壁磚顏色 每種各3類材質 共成12種組合變化)
象徵宜蘭這塊寶地,四季分明。
後來竟然發現了一個巧合!!!!
最近注意到"任祥"的"傳家"這本書
將中國的傳統精神與文化 做了大一統的整理
整本書的結構 也是由四季 春、夏、秋、冬 做屬性分類......
很細心的觀察與分類 有機會大家去翻翻 傳家官網連結
只是沒想到 這兩人竟然是夫妻啊~~~
最近認真從生活所觀察到的 也太多巧合了吧!!!
船帆造型的燈柱 今天沒把帆掛出來
象徵著舊烏石港 來來往往 熱鬧繁華的漁船
削尖建築的另一端 氣勢凌人的壯闊線條
建築物內部 明亮寬敞的大廳
讓人一進入建築物內部 卻有著心曠神怡的感受~~
每面拼磚都有著不同的材質
變化的不同色調 讓整面牆活潑了起來 不顯單調
進入隊伍排隊 管理人員會每隔10-15分鐘作進場人數調配
整個參觀動線是先搭手扶梯到最頂樓 由上而下的導覽
一進展覽區 就是直接帶入---蘭陽的雨
運用LED的流動性燈管 以視覺動態 表達降雨的意象......
一開始的展區 是以蘭陽平原的地理 地形 地質 自然 生物等景觀
做完整的模擬空間介紹....
全部都是假樹與假標本 做的活靈活現又生動
溫泉當然又是宜蘭的另一項特色
透過背版水槽的氣泡水流打上燈光 將靜態的文字解說化為動態......
很引人目光的視覺效果!!!!
接下來是介紹當地歷史人文風情的區塊
復古的大同電視 螢幕經過挖空改造
放了液晶螢幕撥放黑白片的舊宜蘭歷史....
舊商店間的造景手繪壁畫
流浪漢與流浪漢合影 我就說麻 流浪一定到處遇的到惺惺相惜的朋友啦!!!
緊握拳頭不是擁有 放開的空手 才是真正的滿足啊~~~流浪漢共勉之
葛瑪蘭人的原住民手繪圖騰介紹
復刻的蘭陽某姓大戶人家的樹騰磚牆
聞名的中元節搶孤模型
「頭城搶孤」和蘭陽平原的開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早期漢人離鄉背井渡海來台開墾蘭陽,頭城即是開蘭的第一據點,
在開拓過程中歷經天災、疾疫及戰爭而往生者魂無所歸,
為了祈求普渡孤魂、消災解厄,於是在每年俗稱「鬼月」的農曆七月,
由附近八大庄的居民,集資舉辦普渡法會來超渡孤魂,並在農曆七月的最後一天,
也就是「關鬼門」之夜,舉行盛大的搶孤儀式,以表對先民的追念普渡之忱。(轉貼)
宜蘭當地特殊的割稻方式 鴨母船割稻
這裡的人像雕塑模型 做的真是樸實又有勤奮感
不搶色不突兀的單灰色 好看!!!
農耕用的水車模型 運用投影機撥放水紋
打在平鋪的壓克力板上 真的很有水流的效果~~
復古竹籐桌椅與當地三合院的壁貼.....
碾米機 這些農家傳統的東西現在很看到了吧!!!
正在插秧的農民 穿著龜殼式的雨衣
這讓我想到七龍珠的小時候 悟空與克林背龜殼的特訓
滿地小鴨鴨的農地
踩在上方的玻璃 讓參觀人可直接體會到模擬的農家情境
模型做的實在是太棒了啦 細致可愛!!!
待宰的鴨母 鴨肉料理也是流浪漢的最愛啊
曬鴨賞的櫥櫃
美味唰嘴的下酒好菜---鴨賞
以前唸書 住宜蘭的大學同學 就是最愛叫他帶這味回來啦......
浮空的運竹小船 垂降在中庭半樓間
整個博物館都很讓我嘖嘖稱奇
唯讀這個圓形360度的影音播放室
環場的海洋世界視覺上是很有創意
不過啊 包商的影片未免也做的太爛了吧 這是啥3D模組啊
在這樣的博物館播放 實在是有點搭不上格調.....
天花板循序閃爍的飛魚 很壯觀
當地漁民捐贈的漁船 南海一號
可爬上漁船感受一下......船頭有正在鏢旗魚的漁民模型塑像
船上的漁貨模型 做的超擬真的
船的一旁還掛滿各式的魚類標本
這一尾是超大的鮪魚
定點補魚的小木筏 用特殊的勾爪抓魚
出海捕魚的祭海物品 用了豬心豬肝魚肉串 再配一套保力達+米酒
祈求在變化莫測的大海中 漁民皆能出海平安歸來 大豐收
傳統手工邊麻繩的方法
除了展示物品 展區內還有很多的模擬造景
做的都很自然精緻 加上室內燈光的搭配 特別有情境
漁船上的機房引擎
船舵模擬平台 有著各種舊式航行儀器
面前還有一面液晶螢幕播放海上航行的第ㄧ人稱影片 可想像一下駛船的情境
航海量測圖和儀器
參觀完到樓下一樓出口 可到到一面大概5-6米高的撕紙壁畫貼圖
描述著舊時代 雪隧未通前的宜蘭交通
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 和過山洞的北迴鐵路......
ㄧ樓大廳還有宜蘭地區的地圖
用立方壓克力的堆疊出地勢高低 襯上打光的宜蘭各地的景色照片
ㄧ旁還可見龜山島
有著數位科技的現代感 述說著一路走來的宜蘭歷史
近距離特寫一下
高高低低的是覺光線變化 層次感效果滿點
看完主要展區
接下來ㄧ樓的另一個展示區 手創蘭陽
集合台灣各地的藝術家和設計家
為蘭陽在地美學給了原創的創作.....
月亮盈虧變化概念的餐盤
又一個巧合 竟然作品裡有著當兵學弟的設計
照片裡右方的 易瑋勝(設計業界的化名 天晴設計事務所總監)
多次的手稿和雕刻工藝師的討論 所有作品都有整個過程的紀錄
有興趣的都可隨手翻翻設計師們的手稿
"築燈" 蔡清鈿vs易瑋勝
顧名思義築即構築之意,作品中希望將燈具呈現出構築進行式的時間感,
因此選擇了蜂巢的意象,透過木雕的表現,巧妙的融入此作品中,
在這盞立燈中表現出築巢的進行式,在燈罩內佈滿了木雕的蜂巢意象及蜜蜂裝飾,
就像是蜂群慢慢構築起的一盞立燈,讓燈具再次重新獲得生命力,
同時也表現出大自然及工藝師蔡清鈿老師的巧奪天工。
另一個設計師的燈具設計
斑駁的工作桌台 力用投影機 播放設計的討論過程
呈現出桌痕背後 創作者的辛苦點滴 喜怒哀樂
竹琴燈飾
每隔一段時間 就會有動態表演出現
隨著中心繞圓周的敲擊棒 依序旋轉敲擊......
仔細聆聽 原來是宜蘭民謠 丟丟銅的音樂啊
藍染的的透光畫布山水
光影裡可見以陰影呈現的鳥兒虛像 虛實相映
撲滿草皮的桌椅
像蠶寶寶的燈具 以及宜蘭當地稻草編織成的藝品
有鳥又有樹 當然askatree要獨照ㄧ下啦
超大的稻草編織物 小朋友躺在裡面應該很歡樂吧~~~
單車與飛鳥~~~飛鳥與自己的對話
真是精彩的一趟博物館旅程
第一次來有點走馬看花
下回就來仔細研究更深層的歷史文化意義~~~
展覽館走的也會腳酸 眼睛也看到目不轉睛
換個戶外地點喝個咖啡休息一下吧~~~~
來去附近的外澳服務區 醒目的黃色建築物
伯朗咖啡外澳館 正在點餐時....
聽說還有一座伯朗城堡蓋在後山上
那轉移陣地來去城堡喝下午茶好了 聽起來就是很吸引人的地方
有夠陡的山路 騎單車上來應該會超過癮吧~~~
來到山頂城堡 外觀真是有氣氛勒 結果......
案您老師.....左後輪竟然被螺絲釘整個刺穿
還好是遊客的提醒 馬上拿出備胎換上
買車6年都沒遇過爆胎 沒想到第一次換 竟是這摸的輕鬆容易啊!!!!
換上背心自己當修車工人
不過天氣悶到滿身大汗....看吧 男人這時候最帥氣啦
等喝完咖啡 在來去山下尋找解決方法吧....
後來在礁溪普利司通輪胎行 換了ㄧ顆二手胎1000元 幸運的解決問題~~~~
伯朗城堡裡面的座位 共有2層樓 3樓頂樓是景觀陽台
悠閒的下午 來這的遊客真是多到誇張
難怪外澳的生意都被搶光了.......絕對推薦來這啦!!!
點了咖啡和鬆餅+乳酪起司蛋糕 真是不錯吃啊~~
拿出速寫本 把這下午時光記錄下來吧.....
換完輪胎的修車工人.....
轉眼間又轉變成恣意隨性的藝術家
品味生活 記錄生活
半山腰的眺望遠景 剛的外澳就在濱海公路沙灘旁
以前這一塊外澳海域是沒有沙灘堆積的
是因為新的人工外堤 烏石港建立後
將由北往南帶的海沙阻檔在此 所以才形成這一塊沙灘水域
以前的自然的沙是堆積在烏石港南面的頭城沙灘
現在都因北邊海堤阻擋 全都流失掉了.......
這就是人為改變自然的見證實例!!!
違反大自然 我是不覺得這樣好啦~~~~
右方的建築物---蘭陽博物館 遠方就是新的烏石港灣
整備ㄧ下破胎的後輪.....
來去礁溪泡個溫泉 吃個小吃 電信局旁的礁溪蔥油餅
再來幾個肉包 火車站附近的排隊肉包店
在某個平交道轉角附近 這個好吃啦~~~~ㄧ個18元
再來去買三星蔥跟溫泉水空心菜.....
真是充實的ㄧ個宜蘭行啊
人與環境 自然相處的美 就是綿延不絕的歷史
踏在我們這一塊小小的美麗島嶼
有所求 有所不求
但真的更要跟珍惜原來所擁有的~~~~
希望妳與我部落的瞬息交會 也能體會到我心中所感受到的ㄧ切......
我 飛鳥
在蘭陽博物館 為妳連線報導~~~
- Oct 06 Wed 2010 15:35
蘭陽博物館~人與地的瞬息交會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